美元狂貶值 為何人民幣跟隨美元態(tài)勢仍不變
改“釘”為“盯”
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加速上升趨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是否是送給美國的“厚禮”,筆者認為,對此不能僅看人民幣對美元一種貨幣的匯率變動,還要看人民幣對其它貨幣和美元對其它國際貨幣的匯率變動情況。
從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的匯率變動趨勢可看出,人民幣對美元態(tài)勢一直相對較為穩(wěn)定,反映了我國實行的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指向。統計數據顯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伴隨著人民幣對其它貨幣(歐元、日元)的貶值;不論匯改前后,人民幣對其它貨幣的波動一直都比較頻繁,波動程度也大。2007 年,歐元對美元升值12.28%;2008年以來,美元對歐元貶值了10%。
可見,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在于美元貶值,2008年以來的快速升值在于美元的貶值速度過快,以至中國“釘”不住,但仍努力保持“盯住”。
為何還要盯住?
從長遠角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對一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大程度上還在于開放對一國經濟體系內部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提高作用,即經濟體系內部發(fā)展?jié)摿Φ奶岣。這從世界各國依經濟發(fā)達程度,其外貿依存度曲線呈先升后降凸形曲線形狀可以清楚看出。當然,出口的變化對一國經濟運行的短期波動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目前,中國經濟融入世界也進入了對外依存度走勢開始調頭轉向的階段。美國作為中國第一出口大國,隨著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的發(fā)展,其在中國出口中的比重已連續(xù)2年下降。在美國受次貸危機影響下,中國獨立發(fā)展能力增強,同時出口市場多元化發(fā)展取得較大進步的情況下,人民幣為何仍要盯住美元,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有助于我們理解當前的人民幣升值態(tài)勢和對未來的發(fā)展預測。中國繼續(xù)保持盯住美元的策略,本人認為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首先,美元不斷貶值是美國有意為之。這種現象說明美國仍具備超強的左右匯率能力,在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它國無出其右。美國為化解次貸危機對國內金融體系的沖擊,大力擴張了國內貨幣體系的流動性,希望通美元貶值增強其國內經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其它國家雖然普遍面臨通脹壓力,面對擴張的美元流動性,只能被動吸收。IMF報告指出,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美元儲備的絕對值升至歷史新高。
其次,美元仍是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在國際貿易結算方面,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所占比重雖然不斷降低,但仍占主要地位。美國的國際貿易只占到全球的16%左右,但美元的國際結算仍占全球的50%以上,遠超歐元的比重。在國際能源上,美元作為石油標價與結算的制度已延續(xù)40余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從長期看來,歐元有望在國際貿易結算范圍和比重上取得和美元相當的地位,但要取代美元在國際結算中的地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國際儲備體系中,除了歐元可以挑戰(zhàn)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外,其它國際儲備貨幣比重很小,且通常保持較高的穩(wěn)定程度,根本無法撼動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由于大幅度降低美元比重的會導致各國外匯儲備更大幅度的縮水,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不利于各國經濟健康發(fā)展。因此,雖然歐元的比重不斷上升,但各國央行大量拋售美元增持歐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各國央行儲備個幣種所占比重的調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美元在各國央行儲備中所占的絕對地位不會輕易改變的。
第三,美國國債仍是我國外匯儲備的重要存在形式。截至2008年1月末,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4926億美元,比2007年12月份增加150億美元。按照我國的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國國債數量,美國國債在中國外儲的比重于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底的數據分別是為46%、39%、 31%和31.25%?梢,自歐元出現后,中國的儲備結構調整已基本結束,美國國債在中國外儲中的比重已基本穩(wěn)定。1/3左右的儲備結構情況下,保持與美元掛鉤的匯政策,亦有助于我國外儲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