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lián)儲做了個人民幣測試 結果卻是這樣的
IMF去年決定,自2016年10月1日起把人民幣納入其基準儲備貨幣籃子當中,使得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的一部分。這一決定也標志著中國推廣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使用的努力取得重大成就。
不過,由于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心存擔憂,以及圍繞中國央行讓人民幣更加自由浮動的承諾存在不確定,人民幣今年迄今累計跌2.8%,損害了它在國際市場的吸引力。
上周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盡管在2011年至2015年年末期間,人民幣的表現(xiàn)好于一些主要對手貨幣,但是自那以來,隨著市場波動性加劇,與傳統(tǒng)的避險貨幣相比,人民幣的相對價值有所下滑。
這份報告檢驗了一個股市波動指標與人民幣兌美元、日元、歐元、英鎊和瑞士法郎匯率之間的關系。由于在不確定性高企時期,后五種貨幣相對于其他貨幣會攀升,它們往往被視為避險貨幣。
“總而言之,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并不支持人民幣目前是避險貨幣的說法,并且對人民幣正朝著避險貨幣地位前進的看法提出質疑,”阿爾伯塔大學的Rasmus Fatum和Guozhong Zhu,以及一橋大學的Yohei Yamamoto在達拉斯聯(lián)邦儲備銀行發(fā)表的研究報告中寫道。
美聯(lián)儲的研究報告發(fā)現(xiàn),在截至2016年4月份的五整年當中,在衡量投資者對美國股市波動預期的指標--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shù)攀升時,人民幣相對于美元、日元有所下跌,相對于英鎊和歐元攀升。
“這一表現(xiàn)證明了人民幣具有一定的避險貨幣行為,”研究人員寫道。不過,自IMF去年11月份宣布人民幣納入SDR以來,“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人民幣相對于所有傳統(tǒng)避險貨幣的價值下降,”他們表示。
據(jù)環(huán)球銀行金融電信協(xié)會(SWIFT)稱,人民幣6月份在全球支付中所占的份額降至1.72%,為2014年10月以來最低。排名和5月份一樣,為第六;前五位分別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和加元。
|